看一看一位厭學的大學生在知乎上的的留言:
“本來是準備通宵復習的,結(jié)果6小時看了一節(jié)書,考試又要掛了。
感覺學習是件很痛苦的事,不是為了自己學,不知道為什么學,我想要什么,我活著是為了什么,書擺在面前就是不想翻,寧愿點鼠標,開網(wǎng)頁關網(wǎng)頁無限點,也不想學習。
躺在床上經(jīng)常想一些奇怪的問題,什么宇宙啊,生命啊,物種啊,想找些哲學的書來看,但是也只是想想而已。
煩躁,沒事就睡覺,什么事都想著睡醒了再說。
回想起來中學的好成績也不知道怎么來的,最大的學習動力居然是班上的地位,老師的表揚之類的東西,
到了大學一下就不知道為什么學了。 說得好亂,現(xiàn)在心里也好亂,煩,想逃避。
請問到底怎樣才能找到活著的意義?天天過得如行尸走肉一般,真的受不了了。
當然,還有一種可能,我就是懶,上面所有的東西,全是我找的借口而已?!?/span>
很多大學生表示有同感,有同學總結(jié)如下:發(fā)呆無聊bingo!胡思亂想bingo!復習低效bingo!無所期冀bingo!行尸走肉bingo!
把大學生的這些想法和同事朋友聊,通常會得到這樣的答復:
”大學學習,要比初中高中輕松多了,還厭學?
這些大學生,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
是過得太一帆風順了嗎?不能夠遇到一點兒事
這樣做對得起你的父母嗎?
矯情!”
事實真的像上面的這些答復所說的嗎?
不是。
文中一開始所舉的例子,這位同學至少存在輕度的抑郁。
我們知道,青春期是大腦發(fā)育快速發(fā)展的一個時期,男同學完全完成大腦的發(fā)育要到22歲甚至更大的年齡,女同學要到20歲甚至更大的年齡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大腦思考問題的復雜性增強,會思考一些哲學性的問題,比如人為什么要活著?活著的意義是什么?宇宙星辰的存在等等。
一些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,會減少甚至停止思考這類問題:
他們有的在實踐中找到答案;
有些人找不到答案,但他會覺得思考這些問題無意義,他會說,想這些沒用,不能解決他的溫飽等現(xiàn)實問題;
有些人會覺得自有人會去思考這些問題,他會輕松的說,留給那些哲學家、物理學家去思考吧。
但也有一些人會陷得很深,糾結(jié)這類哲學、物理學的問題,我們有一種抑郁癥的表現(xiàn),就是在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,他會去尋求很多的理論,企圖尋找到答案,像是走火入(心)魔了一般。因為無解,會漸漸出現(xiàn)厭世的心理,甚至不想活了。
還有一種情況,就是文中一開始所舉的例子的同學,說的“我就是懶”,一種抑郁癥的表現(xiàn),給他人的感覺就是懶,香橙心理曾經(jīng)發(fā)表過一篇文章“太懶,也是一種抑郁”,是說“有一種抑郁癥的懶,是一種全面的全方位的懶,喪失活力的懶,沒有一點兒洪荒之力,是對所有的事情都不再感興趣,沒有了精力,感覺疲憊,太累,懶,不想做任何事情?!?/span>
大學生(或者研究生、博士生)如果出現(xiàn)知乎上這類疑惑的,是需要進行心理建設,以得到心理成長的。就算你能夠度過這個大學時期,但我不能夠保證在你今后的人生中,在你遇到較大的壓力的時候,你不會出現(xiàn)抑郁。